邵年接下来一个星期都活在各科老师们和全校同学们嘴里。
自己班的老师们就不用说了,上课讲着讲着都能花式拐到辩论赛和邵年。
英语老师:First of all,the debate last night was~ wonderful~Annie,good job!congratulation!balabala…
生物老师:我们这个神经元和神经末梢呀,跟我们的反应力有很大的关系,比如邵年在辩论赛上,反应那么快呀,真的太棒了!
物理老师:我们物理很注重逻辑。就跟辩论一样,听说邵年在辩论赛上大杀四方啊。
江总积极地问:听说我们班出了个吵架最厉害的?!厉害啊邵年!
邵年:……
江总手指一勾抓住机会敲打众男:你们看看,叫你们平时多学点有用的,只会数学将来有什么用?好好跟邵年学一学怎么讲话!
又得意地一哼:不过估计你们也学不来。
就连其他班的朋友们也开玩笑说听老师们夸邵年听得耳朵要起茧了。
学校辩论赛的贴吧被置顶了,火爆得不行。不仅有邵年的粉丝将她封为女神,还有高喊三辩和三辩在一起的cp粉。
邵年去食堂路上经常能听到学生们在讨论夸奖她。
她庆幸自己的一张大众脸和各位的近视眼,还好当时台上台下距离较远。只要她不张嘴现场表演一波机关枪扫射,那就算和他们擦肩而过,他们也不知道正在议论夸奖的邵年就是旁边这个快步走过的女孩。
有初三辩论赛引起全校热议的经历和落下的学业压力,邵年并没有被辩论赛的余震波及,很快又扎进数理化的苦海里。
被辩论赛余震波及的是余再。
他错过了初中的辩论邵年,懊悔多年竟然有机会还能见到升级版的高中辩论邵年,被震撼得当天晚上很晚没睡着,反反复复想着邵小白在台上的样子和现场掀房顶的热烈气氛。
舞台上的邵小白简直在发光。
她的优雅她的从容她的机敏她的聪颖,她的所有,太有魅力了,都让余再刷新了对邵小白的认知程度。
除了觉得自愧不如,就是觉得自己眼光真好,暗地里说不出的骄傲和自豪。
小爷看上的姑娘就是牛掰!就是女神!
余再翻出贴吧,看到贴吧盖楼盖得迅速,上千条留言他一条一条看,屏幕微光照着余再的眼,目光柔和,如夜色温柔。
余再在新班级已经适应,陆续和全班人都混了个脸熟。
于他而言,高手云集的好处就是能互相开拓思维。
比如数学课上,江总时不时挑起的头脑风暴令他十分受益。开始还有点吃力,几次之后逐渐自如,甚至加入讨论,常有令人喝彩的便捷解题思路。
在学习之余,班上课外活动也多。
比如“踢纸球”。
就是集全班之草稿纸,团成足球大小的纸球,再在外面裹上厚厚的透明胶带。
这样踢起来不至于伤人或者碎东西。
而且踢了一段时间后纸球松散,最后一脚踢爆纸球的幸运儿往往能得到一阵夸张的喝彩对其表示热烈的敬意。
后来因一脚踢到江总面前而整个项目叫停。
然后一种叫“羽乓”的运动又立刻取代了“踢纸球”。
“羽乓”顾名思义就是使用乒乓球拍击打羽毛球,完美地结合了羽毛球落地好找和乒乓球仅需小场地的优点,成就了一项极其优秀的室内运动。
这项天才运动既能在玩的时候酣畅淋漓,又能在江总来的时候立刻假装若无其事。
玩家们对其青睐有加,甚至发明了各自的杀敌绝招,分别取了看起来不太聪明的中二名字。
有好撺掇的同学安排并举办了第一届班级“羽乓”大赛,大赛赛程排满了整整两周的课间。
余再的“羽乓”技术非常好。
开始他并看不上这种傻子似的游戏。
但是他发现邵年很喜欢看。
课间不写错题集不写作业的时候,邵小白就喜欢反坐在椅子上,看着教室后空地上的男生们打羽乓叫好,有时还帮忙计分,乐得跟傻子似的。
余再在发现这事儿的第二个课间就答应了同桌的邀请,抄一把破乒乓球拍,在“羽乓”赛场上大展风采。
自幼训练有素的羽毛球技巧和乒乓球技巧让他在多有保留的情况下,还游刃有余。不同于其他男生的撒野和蛮力,余再独特的看似绅士、甚至是温柔无害的接发球却能大败对方。
余再用余光撇见邵小白在开心地叫好,心里高兴。
于是故意耍了个帅,用一个干净利落的扣杀结束了这一局。
假意扭头,目光经过邵小白,看到她一双小手规规矩矩地鼓掌,忍不住笑出了声。